如何煮茶之大唐宫廷煮茶
大唐,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,茶文化也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。宫廷煮茶,作为那个时代茶文化的重要一环,不仅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典雅,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本文将详细介绍大唐宫廷煮茶的步骤与技巧,带领读者领略千年前的茶艺风采。
大唐宫廷煮茶,首选的茶叶是普洱和月光白。普洱,特别是熟普洱,在存放过程中茶性逐渐内敛、浑厚,适合煮制。月光白,则以其独特的香气和韵味,成为宫廷煮茶的配香之选。选择茶叶时,要注意茶叶的新鲜度和品质,以保证煮出的茶汤色泽明亮、香气浓郁。
宫廷煮茶所需工具繁多,包括净手盆、净手毛巾、茶巾、黄酒、酒碗、纸巾、茶漏、汤勺、炒锅、汤锅、茶夹、茶刷、茶碗(根据人数)、杵臼(石、陶)、筛子、筛盘、废料箱、公道杯、水壶、电磁炉等。这些工具不仅为煮茶提供了便利,更是宫廷茶文化的象征。
醒器皿,即用酒擦拭茶器的过程,是宫廷煮茶的重要环节。首先,将器皿加热,然后用黄酒擦拭器皿表面。再次加热器皿,利用酒精的挥发性带走器皿本身的味道,避免茶汤沾染异味。同时,酒具有消毒作用,这一过程也是对茶器进行消毒的过程。
炙茶是煎茶中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,通过对熟普洱进行烘焙,唤醒茶性,同时祛除因存放过程中产生的苍味、霉味。炙茶时,要注意控制火候和烹茶所用的水量,使茶叶在炙烤过程中变得更加松散、温润,有利于后续煮茶过程中茶梗的挑出,避免茶汤含有涩味。
碾茶是为了让茶肉与茶梗分离,这一步骤需要用巧劲而非蛮力。碾茶时,主要用腕力,通过练习太极等功夫来提升技艺。碾好的茶要用筛子过滤,只取最细嫩的部分,即茶粉,其余部分则倒掉。这一步骤体现了宫廷煮茶的去粗取精之道。
古人云:“十分茶七分水,茶性必发于水,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亦十分矣;十分之茶遇八分水亦八分耶。”选水对于煮茶至关重要。宫廷煮茶首选山泉水,因其清澈甘甜,能最大程度地衬托出茶叶的本味。若无山泉水,可选用纯净水或矿泉水。煎水时,要控制水温,保持在一沸到二沸之间,即水初沸时如鱼目微有声,缘边如涌泉连珠时为最佳。
茶粉用来做茶引,茶引如药引,能引导茶气行人体经络,具有疏通经络的作用。配香则用月光白制成,通过对月光白进行烘焙、研磨、过滤,再通过振香完成。振香采用太极的手法,讲究一阴一阳,九九归一。主料和茶引均用熟普制成,配香、主料、煎水、调水等步骤是煮茶前的准备,为接下来的煮茶过程奠定基础。
当锅内水将至三沸之时,逆时针搅动形成漩涡,将茶引缓缓注入锅中。紧接着投放主料,调整火候,让主料叶片充分展开。在煮茶过程中,要时刻观察茶汤的颜色变化,及时调整火候,保持水温稳定,避免大火急煮。煮茶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煮3-5分钟即可,以免茶汤过苦。
待茶汤煮至适宜浓度时,弹入配香进行调制。这一步骤要注意火候与茶汤的融合,使配香与茶汤完美结合,提升茶汤的香气与滋味。宫廷煮茶尤为注重火候定汤之功,因此,对火候的把握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掌握。
待茶汤煮至适宜浓度后,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,再分至品茗杯中品饮。品茗杯以小巧精致为佳,便于品茶时细细品味茶汤的香气与滋味。
品鉴宫廷煮茶时,要注意观察茶汤的颜色、闻其香气、品其滋味。茶汤应清澈明亮,香气浓郁持久,滋味醇厚回甘。品鉴时,可先用鼻子嗅闻茶香,再轻轻品饮一口,让茶汤在口中停留片刻,细细品味其香气与滋味。同时,要注意观察茶汤的颜色变化,感受茶汤在口中的层次感。
宫廷煮茶不仅是一种技艺,更是一种文化。它体现了大唐皇家的尊贵与典雅,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宫廷煮茶讲究的是心境、环境、器具与茶叶的完美融合,追求的是茶汤的色、香、味、形俱佳。通过宫廷煮茶,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茶艺风采,领略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宫廷煮茶还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高雅。在煮茶品茗的过程中,人们可以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,享受片刻的宁静与平和。同时,宫廷煮茶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,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情感与友谊。
大唐宫廷煮茶,作为茶文化的重要一环,不仅展示了古代宫廷的尊贵与典雅,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。通过了解宫廷煮茶的步骤与技巧,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千年前的茶艺风采,感受到茶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,不妨抽出闲暇之余,尝试一次宫廷煮茶,品味其中的甘醇与清香,感受内心的宁静与平和。让我们在煮茶品茗中,传承与发扬这一千年茶艺的韵味与智慧,让生活因茶而更加美好。
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著所有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告知 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 琼ICP备2024021917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