翡翠原石作为玉石收藏和投资领域的热门之选,一直备受玉石爱好者的青睐。然而,翡翠市场鱼龙混杂,原石的真伪鉴定显得尤为重要。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翡翠原石鉴定方法,帮助您准确鉴别翡翠原石的真伪,保障您的投资利益。
经过强酸碱浸泡处理的翡翠原石,其结构会变得疏松,未进行充填前,表面会有溶蚀凹坑,形成漫反射,光泽变弱。若加入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,原石会呈现树脂光泽、蜡状光泽,或混合玻璃光泽。这些特点可通过肉眼观察,也可借助放大镜进行鉴别。
B货翡翠原石,由于结构被破坏,原有的光学性质改变,颜色分布往往无层次感。虽然其绿色仍为原生色,但经过酸性溶液浸泡后,基底变白,绿色分布较浮,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,看起来很不自然。用滤色镜观察,人工染色在特定光线条件下可能显现异常颜色。
强酸强碱浸泡腐蚀的翡翠原石,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会形成溶蚀,产生内部连通式裂隙。在透射光照射下,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;在反射光条件下,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。这些都是鉴别的重要线索。
处理过的翡翠原石,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不同,会在原生裂隙处形成较明显的凹沟,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,形成纵横交错的“沟渠”。在较大的“沟渠”中,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。较新的加工技术可以使表面非常光滑,但这些现象仍然存在,需仔细观察和测定。
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原石,其密度和折射率多数略低。通常密度为3.00~3.43g/cm³,折射率为1.65左右(点测)。但由于翡翠原石的矿物组成复杂,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,因此,这一方法只能作为参考,不能单独作为判定依据。
处理过的翡翠原石可能表现出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,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。早期B货翡翠多数有荧光,但近期处理的翡翠荧光强度可能较弱或无荧光。
这是鉴定处理翡翠的有效方法,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:
1. 表面观察:可见分布较均匀的“蛛网”状或“沟渠”状裂纹,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裂隙边缘较为圆滑,“翠性”不明显。而抛光不良所形成的麻点状凹坑多呈三角形,边缘较尖锐,分布不均匀,多出现于颗粒粗大处,“翠性”明显。
2. 内部观察:使用透射光观察内部结构,经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结构松散,颗粒边缘界限模糊,颗粒破碎,解理不连贯。
B货翡翠加热到200~300℃后,胶质会发生碳化,出现特定的气味和颜色变化。
经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,其结构被破坏,矿物颗粒间被胶质充填,因此轻轻敲击后会发出沉闷的声音,与天然翡翠清脆之声有明显区别。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翡翠手镯的鉴别。
通过抚摸,天然翡翠原石手感顺滑,晶粒无剥离现象,会有明显的压手感。而假的翡翠原石手感刺硬,像被扎一般,可能会有晶体脱落的感觉,重量也会明显不同。
真翡翠原石密度大,一般在3g/cm³以上,假原石密度较小,一般在3g/cm³以下。用手掂量或通过精密仪器测试重量,可鉴别真伪。
在强光或阳光下,用不透明的金属卡片或灯照,观察皮壳四周及内部的色调、绿色的走向、光泽的变化、反光的强弱。真原石色调艳丽自然,绿色的走向清楚,光泽强,反光亮,与周围部分呈渐变关系;假原石色调灰淡,不自然,绿色的走向无规律,光泽弱,反光暗,与周围部分关系截然。
用小刀或硬度笔刻划,测其硬度。真原石表面致密坚实,硬度大,刻之无砂粒脱落现象;假原石表面疏散,质软,刻之有落砂现象。
真皮壳有翡翠皮壳特有的晶粒自然排列现象,质地坚硬,难以剥落,颜色自然,结构均一,如有变化与周围部分无明显界线
60.65M懒猫TV安装包
37.59M高中英语课堂
59.80M代号航海
90.29M共青团智慧团建免费版
86.21M4399影视大全纯净版
1.63M云闪付app官方版
82.67M待办泡泡app
13.51M老兵出行网约车
89.56M酷看漫画免费漫画大全
94.62M2048推球跑
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著所有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告知 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 琼ICP备2024021917号-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