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 资讯攻略

高效泥鳅养殖技术与方法指南

2024-12-08 10:55:04

泥鳅的养殖方法

高效泥鳅养殖技术与方法指南 1

泥鳅是一种底栖小型淡水鱼类,因其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且营养丰富,在市场上颇受欢迎。同时,泥鳅适应性强、生长迅速、繁殖力旺盛,成为许多养殖户选择的养殖对象。本文将详细介绍泥鳅的养殖方法,从池塘建设、苗种放养、饲喂管理日常管理、病害防治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,以期为养殖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

高效泥鳅养殖技术与方法指南 2

一、池塘建设

泥鳅养殖的池塘建设是基础,关系到养殖的成败。池塘应选择在向阳、温暖、排水便利的地方,确保水源充足且水质清新无农药等污染。池塘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,面积可根据养殖规模确定,一般2-3亩较为合适。池塘的深度以1米左右为宜,水深控制在0.4-0.5米,池底铺设0.2-0.3米的软泥,池壁四周要夯实或用水泥浇灌,以防渗漏。

高效泥鳅养殖技术与方法指南 3

池塘的进排水系统要分开,进水口、溢水口、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,以防敌害生物随水进入养殖池以及苗种在换水时随水流逃逸。池塘周边可种植水浮莲、水葫芦等水生植物,植物覆盖面积约占池塘总面积的1/4,既能净化水质,又能为泥鳅提供遮阳场所。

在放养前,池塘应进行彻底的清淤和消毒。清淤时,将池塘水排干,池底翻耕充分氧化曝晒,曝晒时间要在1个月以上。消毒时,每亩用生石灰100-150千克,杀灭病菌改善底质。消毒后,待药性失效,即放苗前5-10天,向池塘注水30厘米,进水口要用120目网目的筛绢布过滤,防止敌害生物进入。同时,用发酵过的有机肥、生物肥等肥水,培养浮游生物,为泥鳅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。

二、苗种放养

泥鳅苗种的选择至关重要,应选择体质健壮、活动力强、体表光滑、无病无伤的鳅苗。苗种规格以3-4厘米为宜,规格整齐,大小差距不能太大,以免大鳅吃小鳅。鳅种放养前,应进行消毒处理,用孔雀石绿8毫克/公斤浸洗5分钟,或用2%-3%的食盐水浸浴5-10分钟,以杀灭体表病原体,防止水霉病发生。

放养时间一般在5月份上中旬,水温稳定在15℃以上时进行。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、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定,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-50尾。放养时,将运输来的鳅苗在上风处缓慢放入网箱内,注意不要把水搅浑,让鳅苗自行游出。同时,可在池塘中心和排水口附近设置一个渔坑,以方便将来捕鱼。

三、饲喂管理

泥鳅是杂食性鱼类,人工养殖时,既要投喂一定的天然饵料,如浮游生物、水生昆虫、小型甲壳动物、高等植物碎屑等,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,如豆渣、豆饼、麦麸、米糠、酒槽、鱼粉、蚕蛹粉、配合饲料等。投喂量应根据天气、成活率、存塘量、残饵量等具体情况来确定,一般为鳅体重的4%-5%。当气温在25-28℃时,泥鳅摄食最旺,可适当加大投饵量,促进其生长。

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,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,早晨投喂日饵量的30%,晚上投喂70%。投喂必须定时、定量、定点,以形成条件反射,提高饵料的利用率。同时,要定期测定泥鳅的数量和重量,以确定合理的投饵量,避免浪费和污染水质。

在饲喂过程中,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,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的增殖,为泥鳅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。但施肥时,一定不能过多过频,并且要勤换池水,一般10-15天换水一次,保持水质清新。在养殖的中后期,每月施1-2次微生物制剂,改善池塘水质,提高泥鳅的免疫力。

四、日常管理

泥鳅养殖的日常管理包括水质管理、巡塘观察、防逃防害等方面。水质管理是泥鳅养殖的关键,要保持池水透明度在15-20厘米,水色以黄绿色为佳。当水温超过30℃时,要经常加注新水,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,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,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。冬季要增加

相关下载
最新游戏
  • ikanbot爱看机器人类型:影音娱乐
    大小:90.89M

    ikanbot爱看机器人是一款专为影视爱好者设计的手机追剧软...

  • 不厌书法类型:学习办公
    大小:35.11M

    不厌书法是一款专为书法爱好者设计的练习与学习软件,旨在帮助用...

  • 声荐app类型:影音娱乐
    大小:73.29M

    声荐APP是一款专注于声音推荐与分享的社交应用,通过独特的声...

  • 觅长生安卓版类型:角色扮演
    大小:32.40M

    觅长生安卓版简介 觅长生安卓版是一款以传统道家文化与修...

  • 云监考鹰眼类型:实用工具
    大小:56.24M

    云监考鹰眼是一款专为在线考试和远程监控设计的智能监考软件。它...

本站所有软件来自互联网,版权归原著所有。如有侵权,敬请来信告知 ,我们将及时删除。 琼ICP备2024021917号-10